11月1日,华大建校60周年暨我院建院60周年系列校友座谈会在林秀华文科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曾在我校我院工作的北京大学谢冕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特地回到我院与师生们开展座谈,向学院60华诞表示祝福并即兴题词“崛起”“非常好”。《厦门文学》杂志编辑谢春池先生、《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以及我院老领导、退休教师代表、返校校友、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朱红梅、原部长、《华侨大学报》主编赵小波等同志参加了座谈,共同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座谈会伊始,我院党委书记钟炎生向回到母校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学院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各位校友的关心与支持,正是有了校友的助力,学院工作才得以更加顺利地推进。我院院长蒋晓光介绍了我院发展历程、发展成果和建设目标,并和与会嘉宾共同回忆了筚路蓝缕的建院历程。同时,蒋晓光指出,站在甲子新起点,我们不仅要庆祝,更要客观认识到与兄弟院校的差距,要加快学科建设,稳扎稳打,砥砺前行。
谢冕教授在座谈会上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华大、在我院工作、生活的情况。他说“我当时离开北京时,那时的北京正是寒冬,到华大我迎来了‘春天’。我在华大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华大’人,我至今仍保留两枚校徽,一枚北大校徽,一枚是华大校徽。”谢冕还动情地拿出当年的课表,朗读着表中的任课老师和授课名称,细数着北大与华大的情缘。他同时对我院人拥有的紧迫感表示欣赏,他强调,“在建院60周年庆典中,学院意识到差距是非常好的,我也相信华大我院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的进步与飞跃。”

孙绍振教授是华大中文专业初建时期第一批正式的教师,他回忆了建校初期在华大的经历。他说在华大期间是他学术的滋润期,读了大量的书,为其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结合自己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指出,要成为一名好的学者,就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特别强调,要将人才培养放在最根本的层面。

谢春池此次返校之行,还带上了不少具有怀旧意义和珍藏价值的历史文献,包括当年曾在华园创办的文学刊物、学生作品等。谢春池指出,我院要“崛起”,必须拿出实际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凭实力说话,迈向全新的“文学高地”。

据悉,当天我院举行了两场座谈会,原我院院长王建设指出,未来学院应在师资力量、培养学生这两方面下真功夫,抓本科教育,塑我院品牌。与会教师、校友代表在发言时还纷纷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工作经历,畅叙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深厚感情。“华大我院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给了我最为舒展放松的状态”,“华大我院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四年时光积累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向母校甲子华诞献上真挚祝福,启迪师弟师妹们珍惜大学时光,把握打磨自身的宝贵机会。
桃李芬芳满文苑,众星熠熠耀华园。一天两场座谈会,每场座谈会时间持续近三个小时,氛围和谐,情意浓浓。学院系列校友座谈会凝心汇智、共谋新章,对学院未来的建设发展意义重大。